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8日报道:诺维信中国总裁、诺维信全球副总裁柯铭(Michael Christiansen)在本月中旬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在十二五规划的驱动下,中国将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领域的领军者。
“在未来五年中,中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石化能源依赖、降低碳排放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强烈的意愿将推动第二代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他表示。
第二代生物燃料指的是摆脱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转化为生物燃料的应用模式,继而以麦秆、草和木材等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生物纤维素转化为生物燃料的模式,发展纤维素乙醇等。
诺维信是一家领导世界酶制剂和微生物领域产品的公司,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超过45%。自1994年开始在中国投资后,诺维信占据了50%以上的中国市场。
柯铭认为虽然美国现在在第一代技术的应用上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就第二代生物燃料来说,目前并没有哪一个国家领先。“而中国已经将发展意愿提上日程,这将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
尽管针对生物燃料的具体规划还未发布,柯铭表示中国政府支持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燃料的意愿已经明确,并将给公司带来良好机会。
“通过发展第二代技术,中国未来将不需要进口过多的石油,而且可以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这项技术与中国减少能源利用低效率的未来规划非常契合。”
中国政府此前已宣布计划到2020年减少40%到45%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希望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到2020年达到15%。
其中与生物技术相关的能源比重目标将在2.4%或2.8%左右,柯铭预计。“和现在的情况相比,这将是五倍、七倍、甚至十倍的增长,”他说,同时估计中国现在的生物燃料生产量约为每年2百万吨。
根据诺维信与麦肯锡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通过农业废弃物制备纤维素乙醇,到2020年能够为中国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中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下降10%,同时减少9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他认为积极发展第二代技术可以减少对粮食供应和物价的影响,从而使通货膨胀压力下的中国获益。“第一代技术已经很流行,但我们担心随着这样基于粮食的技术日益风行,更多的粮食将投入生物燃料生产链条中。如果我们使用农林废弃物的话,就不会对食品价格产生影响。”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10年6月发布的一则报告称,对于粮食安全的考虑使得中国政府开始限制用粮食加工生产乙醇,并转而支持非粮食类的加工生产。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诺维信已经加快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步伐,期望在未来的巨大市场中保持其领先优势。
2006年以来,诺维信便开始与中粮集团在中国合作中试项目,并于2009年2月与中粮集团、中石化集团达成联合开发第二代燃料乙醇的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乙醇规模化商业生产与销售进程。根据这一协议,中粮与中石化将于2011年开始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万吨规模纤维素乙醇示范工厂。
“我们计划在今年底从示范性的项目迈向下一步,生产现有规模20倍以上的乙醇。到2013年,我们将有商业化规模的生产,预计达到5万到10万吨的产量,” 柯铭说。
而生物化学市场成为诺维信在中国的另一个战略侧重点。去年四月,诺维信与中国主要的淀粉生产企业之一吉林大成集团宣布了合作意向。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大宗化学品。目前合作正处于评估比较各种生产方法的阶段。
他预计诺维信在中国的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业务将在未来五年内保持年均20%的增长。酶的生产仍将占据公司在中国业务的90%,而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等业务将占比10%。“未来对中国的投资将侧重于研发。和去年相比,今年研发投资将增长10%到15%,”他表示。(作者:王小田)